哈佛醫學院沒教的事

2009101623:36

         

『醫生』給人印象是高傲冷漠的,看這本書是想知道仍有許多好醫生,而好醫生的
“心”如何看待與關心病人。在美國如此高度資本主義的社會,醫學倫理可以表現
出令人撼動的人文情懷,或許台灣也能!書中很多觀點不只適用醫界,也適合自己
在教職職場中省思與學習。
 
《學習問診》
問診訓練前:
問診的重點不在診斷,而是學習如何以虛心的態度問出病情、如何溝通重大事宜、
學習傾聽病人的心聲。
 
問診訓練之後,不再是『同理心』先生:
倘若想知道病人的全盤故事,為他們解惑,讓他們的故事有個快樂的結局,那麼我
的視線必須從筆記本移開,轉而抬頭注視病人才行。
 
《病房內的情感戰爭》
雖然醫生老是認為病人沒有痊癒就代表自己的醫術不佳,然而臨終病患的家屬也許
會將醫生的仁慈與體貼視為評斷醫生是否專業的黃金標準。
 
《直接的答案》
身為醫師,我們的責任不應是隱瞞他們的生命真相,而是協助他們了解真相並且從
中努力,盡全力改善他們的生命。身為醫師,我們必須調適自我的挫敗感,我們有
責任以誠實和尊敬的態度對待病人。

《像烏龜的老人》
贏得比賽的不是跑得最快的人,而是持續在跑的人。

《星期日》
身為醫生應有的態度------不可鐵石心腸只求完成手邊的任務,而是要敞開心胸,以
熱情的雙眼看待生命。

《用力握緊我的手》
從何時開始,人們為了顧及自己的形象,就會裹足不前不敢行動?為何每個人明明
知道是對的事,卻不好意思去做?為何我可以毫無畏懼地拯救他的心臟,卻不敢握
住一位瀕死病患的手?

《重新設定》
期待未來....,我能夠把我的知識運用在幫助他人身上,而不是只用來滿足我自己而
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