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學英文

2012071822:59

女兒音樂班的一位家長非常鄙棄我們那個年代英文老師的教法,她說:「不應該先敎文法,
就是這樣子我們的英文才這麼爛。」我聽了非常不能認同(因為我的英文沒有很爛),英文名
師徐薇的英文是她的父親用一本厚厚的英文文法書,並要求她大量背英文單字,打下扎實的
英文基礎。

讀過徐薇老師的多篇文章之後,了解她的重要主張:孩子的大腦資料庫中一定要有足夠的
字量和文法基礎
,才能有能力支援口語聽說。

徐薇的英 文 老師【摘自學習的好榜樣-終身閱讀的好習慣天下雜誌出版   作者:呂宗昕

徐薇是英文補教界的 明星 老師,她輕鬆教學的方式,成功吸引許多孩子的心。她未曾出國
留學,但是,憑藉著自己的苦讀與進修,練就一口漂亮的英文。她參加大學聯考時,拿下全
國英文科成績第二高分,順利考上台大外文系。她的英 文啟蒙 老師並非學校裡的老師,而
是她的父親。

她的爸爸在徐薇小時候,就擔任起她的英文家教,利用玩遊戲的方式,自然的將英文單字融
入生活中。徐薇進了國中之後,徐爸爸每天晚上都會在旁坐鎮,監督她用功讀英文。他那時
用的是一本厚厚的英文文法書,每教完一個段落,就盯著她做完所有習題。在父親的嚴格教
導下,徐薇打下扎實的英文基礎,在高中聯考的英文科得到滿分。

徐爸爸為了讓徐薇的英文能力更上一層樓,還曾別出心裁的跑到機場尋找自助旅行的老外,
供他們免費食宿,目的是請他們來家裡與孩子進行英文會話練習。徐薇能夠成為英文名師,
除了個人的努力外,父親的用心更是功不可沒。


徐薇【摘自親子天下徐薇UP學堂:二十分之一的迷思】

前陣子我去了趟北京,在當地得知了一則令我惶恐不安的消息,回國後迫不及待要和各位爸
媽分享:從今年的新學年開始,北京市的小學生在畢業以前要學會一千個單字。反觀台灣的
小學生呢?現行的課程綱要是訂為兩百個單字,而國中生是一千四百個單字。

我提倡的「UP學」是要小學生在畢業以前,學會兩千五百個單字。許多專家學者一方面憂
心台灣學子的多益成績不如其他鄰近的亞洲國家,另一方面嚮往用老外學習英文的方式來教
孩子。也許不該再巴著「多看、多聽、多講」的觀念不放了,為什麼呢?

英美國家學童的課業壓力較輕,假設一個美國小孩每天能幸福美滿的睡足九個小時,那麼在
他清醒的那段時間,每天至少有十五個小時「看英文、聽英語、講英語」,那麼他一週就有
一百零五個小時(我們取一百個小時的整數好了)是接受「全美語」的洗禮。反觀台灣小學
生在坊間所謂的美語班上課,一般補習班一堂課為一個半小時、每週兩次,他一週接觸全美
語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五小時。

五小時相對於一百小時,是二十分之一,我們一比人家的二十,美國孩子接觸美語的時間是
我們孩子的二十倍呢!我們還應該依樣畫葫蘆,讓孩子用英美人士的學習方法來學英文嗎?
這就是我認為台灣過去二、三十年來在孩童時期強調聽說會話的迷思。

在非英語的環境學習英語,我們可以多倚賴「深度理解」(Understand)與「扎實練習」
Practice)的方式來提升學習效率,彌補先天環境的不足。如果美國的孩子有多於我們二
十倍的時間可以「多看、多聽、多講」練英文,我們還是務實一點,乖乖蹲馬步,扎下堅實
基礎,好好把握孩子的黃金學習時間。

我們偶爾會將孩子學習英文的效果不彰、歸咎於孩子的語感不好,但語感的培養需要環境,
就像我們無時無刻都能接觸中文一樣。美國小孩學發音也是如此,他們從小耳濡目染,佐以
老師或父母的糾正,自然而然學會說英語。在非英語的環境,「多聽、多講」是奢談,光靠
自然發音,學習時間漫長,效果也有限。孩子需要音標與發音規則的輔助,並透過反覆練
習,來建立「音感」;孩子也需要學習文法,幫助他們有效率的建立對這個語言結構的認
知。